智汇琅琊·数造新生
面向全国征集作品,个人、团队、企业、院校等均可参赛。
(一)文化科技融合类:以“数字赋能”为核心,围绕临沂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将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XR等新技术与文化创意融合,形成文化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作品可以涵盖数字艺术创作、沉浸式交互体验(AR/VR/XR等技术运用)、数字化工业设计、3D打印技术、移动应用开发等。
(二)文创产品开发类。将临沂文化元素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意设计理念,注重文化IP内涵挖掘,通过文化的时尚表达,打造出既具有文化内涵、实用价值,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作品包括陶瓷、刺绣、木雕、家居、服饰、珠宝、包装等各类设计作品,以及景区、旅游区、纪念馆等文旅衍生品。
(三)匠心传承创意类。聚焦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通过数字技术、创意设计展现博物馆馆藏文物,以及临沂市非遗、手造的独特魅力与现代价值。作品包括县级以上非遗项目、博物馆馆藏文物和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为创作题材或元素进行设计的传统工艺制品、手绘画作等作品。
1.所有参赛作品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鲜明,紧扣临沂特色文化主题,充分体现临沂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涵。
2.参赛作品须为原创(曾经参加其他设计竞赛并获奖,或为第三方服务设计的产品方案不得参赛)。参赛者承诺对其参赛作品拥有独立、完整、明确、无争议的著作权。
3.作品应具有原创性、创新性,设计理念独特,表现形式新颖。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潜力,易于转化为产品。
大赛统一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参赛者需登陆大赛官方网站(网站名称:临沂职业学院,网址:https://www.lyvc.edu.cn/)2025数字文化创新创意设计大赛版块进行报名、提交作品。
文化科技融合类作品需提交视频和PDF说明材料,还可提供可访问的在线URL或云端体验链接,以及关键界面截图、设计草图、技术流程图等作为辅助资料。视频为MP4格式(H.264编码,720P或1080P),时长5分钟以内。文创产品开发类和匠心传承创意类实物产品以实景图片形式提交,要求多角度体现作品原貌,并标注产品尺寸(长×宽×高cm),实物产品为近一年内创作成果;设计作品以设计图、效果图形式提交,设计图尺寸210mm(宽)×297mm(高),每个作品提交数量控制在4-6张以内,配有150字左右的创作说明。各类作品图片均以JPG格式文件报送,大小在3MB-10MB之间。内容由人工智能辅助设计的,须添加内容由AI生成
声明。
同一参赛者可以报多个作品,每个作品只能申报一个类别,不得重复提交。在报送的作品中不得出现任何参赛个人和单位的相关信息。
作品征集:即日起—2025年7月31日
启动仪式:2025年6月
作品评审:2025年8月。由大赛组委会评出入围作品,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选出获奖作品。
成果转化:2025年9月-12月。举办获奖作品展览,对接投资机构和企业,促进成果转化。搭建线上线下平台,展示和销售优秀文化产品。对评选出的符合产业扶持政策的项目,予以资金倾斜。
金奖(3名):三大赛道各设1名,各获奖金5000元。
银奖(6名):三大赛道各设2名,各获奖金3000元。
铜奖(9名):三大赛道各设3名,各获奖金1000元。
优秀奖(30名):三大赛道各设10名,奖品为精美文创产品。
优秀组织奖(9名):表扬大赛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以上获奖个人和单位均颁发证书。
1.每件参赛作品可由个人、团队、企业或院校报送,原则上由作品版权所有者报送。如其他广告代理公司、制作公司或其他授权单位报名参赛,必须事先征得作品版权所有者同意,若发生版权纠纷,责任由报送单位自负,所获奖项撤销;参赛作品凡涉及肖像权、著作权、商标权、名称权等法律有关问题,由参赛者负责,与大赛主办方无关。
2.参赛作品知识产权属于原作者,但大赛组委会有权将参赛作品用于媒体及其他平台的宣传、展览、展示及宣传品制作等用途,且不需支付报酬;大赛组委会拥有与作品权利人经共同协议优先将参赛作品进行商业化开发的权利;获奖者接受奖励即表示其作为权利人将作品除署名权之外的其他权利排他性地授予大赛组委会,组委会拥有对获奖作品在保留作者署名权前提下进行免费收藏、展出、复制与方案演绎的权利。若参赛作品未达到各类作品评选要求,奖项可以空缺。组委会有权取消问题作品的参赛、入围及获奖资格,并收回已发出的奖金、证书等荣誉。